天津性价比高的卧式铣床生产厂商电话
⑶ 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轮廓控制数控机床也称连续控制数控机床,其控制特点是能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坐标的位移和速度同时进行控制。
为了满足刀具沿工件轮廓的相对运动轨迹符合工件加工轮廓的要求,必须将各坐标运动的位移控制和速度控制按照规定的比例关系精确地协调起来。
因此在这类控制方式中,就要求数控装置具有插补运算功能.所谓插补就是根据程序输入的基本数据(如直线的终点坐标、圆弧的终点坐标和圆心坐标或半径),通过数控系统内插补运算器的数学处理,把直线或圆弧的形状描述出来,也就是一边计算,一边根据计算结果向各坐标轴控制器分配脉冲,从而控制各坐标轴的联动位移量与要求的轮廓相符合在运动过程中刀具对工件表面进行连续切削,可以进行各种直线、圆弧、曲线的加工.轮廓控制的加工轨迹。
一个国家,不管领域需要对复杂曲面进行超精密加工,都离不开超高精度机床。拥有一个高精度机床,对于推动尖端科研、航空航天、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行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超高精度机床领域,发达的设备、技术都掌握在德国和日本的企业手中。日本的美德龙、精工、丰田、森精机等企业,德国的斯塔玛、巨浪、哈默等制造企业,都是超高精度机床技术的持有者。日本与德国的机床产业每年出口值超过100亿美元,不管是技术还是销量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例如,在中小型五轴精密加工领域,德国哈默是对的权威,其机床在高速高精度加工、复杂曲面加工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德国中小型模具制造五轴机床市场中,哈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世界高精度的机床主轴则是由日本制造的,就连美国F22战机的零部件的制造,也需要开日本超高精度机床的加工;在超精密加工领域,精度高的母机来自日本的捷太格特,这家企业的机床专门用于为光学镜头和蓝光镜片模具进行超精密车削及研磨。
世界上台数控机床诞生于1952年。当时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适应,于是提出了用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研究室的协助下,经过一番努力,帕森斯于1952年试制成功台由大型立式仿行钳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并与1957年正式投产。这一举动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到来。紧接着,1958年美国又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公元前2000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15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0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顶尖和轴承等新机构。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剖切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