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名气大的高精度刻线机型号参数
一、按加工方式和工艺用途分类
1. 普通数控机床
普通数控机床一般指在加工工艺过程中的一个工序上实现数字控制的自动化机床,如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与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普通数控机床在自动化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刀具的更换与零件的装夹仍需人工来完成。
2. 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将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钻床的功能组合在一起,零件在一次装夹后,可以将其大部分加工面进行铣、镗、钻、扩、铰及攻螺纹等多工序加工。由于加工中心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多次安装造成的定位误差,所以它适用于产品更换频繁、零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不大而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二、按运动方式分类
1. 点位控制数控机床
点位控制是指数控系统只控制刀具或工作台从一点移至另一点的准确定位,然后进行定点加工,而点与点之间的路径不需控制。采用这类控制的有数控钻床、数控镗床和数控坐标镗床等。
公元前2000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15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0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顶尖和轴承等新机构。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剖切玉石。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发展异常重视,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然后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自1958年研制数控机床后,1978年日本机床工业的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中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8—1979年为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对数控机床的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条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数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3)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是数控机床执行机构的驱动部件,包括主轴驱动单元、进给单元主轴电机及进给电机等。驱动装置在数控装置的控制下通过电气或电液伺服系统实现主轴和进给驱动。当几个进给联动时,可以完成定位、直线、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的加工。(4) 辅助装置:辅助装置指数控机床的一些必要的配套部件,用以数控机床的运行,如冷却、排屑、润滑、照明、监测等。辅助装置包括液压和气动装置、排屑装置、交换工作台、数控转台和数控分度头,还包括刀具及监控监测装置等。